🚨【職場霸凌怎麼辦?】從霸凌定義、申訴管道到法律求償,自保蒐證全攻略!

文章封面圖檔

您是否曾在辦公室經歷過同事冷嘲熱諷、無理批評您的工作表現,甚至在背後散播流言、用不禮貌的語氣交辦工作事項,或在您短暫休息時偷拍、侵犯您的隱私?這些常被視為玩笑或人際關係摩擦的行為,實際上很可能已經構成職場霸凌,職場霸凌不僅嚴重影響工作氣氛,更可能對受害者造成長期的心理創傷與職涯打擊。
本篇文章由本律師事務所帶您深入了解什麼是職場霸凌、有哪些法律可以保障、如何蒐證自保,並提供實用的自我保護對策,幫助您遠離有毒職場,捍衛自身權益!!!

💡本律師事務所每週二下午2點至5點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,每位民眾限預約一次。
點擊下方文章,瞭解詳細預約流程與諮詢範圍👇

【免費法律諮詢怎麼找?】心安國際法律事務所教您快速預約+常見問題一次解答!

 


一、什麼是霸凌定義?

在深入探討職場霸凌之前,我們應該先正確認識什麼是霸凌定義。根據「校園霸凌防治準則」第4條第4款規定【註1】,霸凌是指: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、文字、圖畫、符號、肢體動作、電子通訊、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,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、排擠、欺負、騷擾或戲弄等行為,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,產生精神上、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,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。這些行為若影響到他人的人格尊嚴、身心健康或造成負面影響,都可能構成霸凌!

 

二、法律對「職場霸凌定義」有規範嗎?

雖然我國現行法規還沒有對「職場霸凌」做出明確定義,但是在實務上,法院判決及行政機關(如:勞動部)已針對霸凌相關案件作出具體定義,並成為職場受害者尋求法律保護的重要依據!以下為幾個法院判決案例及勞動部公告的行政指導:



(一)法院判決案例:

  •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13 年度易字第 170 號刑事判決【註2】:

所謂職場霸凌,雖然沒有明確的法律要件及定義,但是參考現有相關法令規範。「職場霸凌」應可認為在工作環境中,個人或團體對於上司、同事或下屬,經常性及長期進行不合理的欺凌行為,包含言語、非言語、生理、心理上的貶抑、排擠、欺負、騷擾或戲弄,使被霸凌者感到敵意或不友善之意。

 

  •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113 年度勞訴字第 18 號民事判決【註3】:

所謂職場霸凌,係指工作場所之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、文字、圖畫、符號、肢體動作、電子通訊、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,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、排擠、欺負、騷擾或戲弄等行為,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之工作環境,產生精神上、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,或影響正常工作活動進行之情形。

 

(二)勞動部行政指導:

根據勞動部公告的「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(第四版)PDF-附錄六(P35)」【註4】,明確指出職場霸凌屬於職場不法侵害行為樣態之一,並將職場霸凌明確定義,並舉出7種情況作為例子:

  • 職場霸凌定義:包括勞工於執行職務,在勞動場所中,受同仁間或主管及部 屬間,藉由職務、權力濫用或不公平對待,所造成持續性的冒犯、威脅 、冷落、孤立或侮辱行為,使受害勞工感到受挫、被威脅、羞辱、被孤 立及受傷,進而危害其身心健康或安全。

 

  • 職場霸凌例子: 
  1. 對同仁吹毛求疵,在小事上挑剔,把微小的錯誤放大、扭曲。
  2. 同仁或主管以各種方式鼓動同事孤立特定勞工、不讓其參與重要事務或社交活動,把其邊緣化,忽視、打壓排擠及冷凍。 
  3. 主管在同仁面前對特定勞工咆哮、羞辱、威脅、名譽損毀、嚴重辱罵 。 
  4. 主管總是批評並拒絕看見同仁的貢獻或努力,也持續地否定同仁的存在與價值。 
  5. 主管不准同仁請假或接受必要的訓練,導致其工作績效不佳。 
  6. 主管給特定勞工過重的工作,或要其大材小用去做無聊的瑣事,甚至完全不給其任何事做。 
  7. 主管給予同仁不實際的工作目標,或當其正努力朝向目標時,卻給同仁其他任務,以阻礙其前進。



三、職場霸凌申訴管道與防治:

儘管在現行勞動法規中並沒有直接明文定義「職場霸凌」。不過,我國早已透過「職業安全衛生法」、「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」、「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」等相關規範建立出職場霸凌防治的基本框架!

 

(一)職業安全衛生法:

依據該法第6條第2項第3款規定【註5】:雇主對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,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。

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:

雇主對下列事項,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:

一、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預防。

二、輪班、夜間工作、長時間工作等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之預防。

三、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。

四、避難、急救、休息或其他為保護勞工身心健康之事項。

 

(二)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:

至於雇主對於職場霸凌,需要採取的具體措施,則是規範在「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」第324-3條第1項【註6】。

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-3條第1項:

雇主為預防勞工於執行職務,因他人行為致遭受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,應採取下列暴力預防措施,作成執行紀錄並留存三年:

一、辨識及評估危害。

二、適當配置作業場所。

三、依工作適性適當調整人力。

四、建構行為規範。

五、辦理危害預防及溝通技巧訓練。

六、建立事件之處理程序。

七、執行成效之評估及改善。

八、其他有關安全衛生事項。

 

(三)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:

依據勞動部所公告的「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(第四版)PDF-附錄一(P23)」【註4】,也有提供雇主「職場不法侵害預防之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表」,防治職場霸凌的發生!

 

(四)結論:

當勞工遭遇職場霸凌時,除了有權向雇主提出申訴外,雇主本身也有責任主動建立申訴管道,並於平時落實防治職場霸凌的相關機制,營造一個尊重、友善且安全的職場環境。

 

四、遇到職場霸凌公司不處理怎麼辦?

當勞工遭遇職場霸凌時,若雇主未妥善規劃並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,可能被處以行政裁罰!

  • 行政罰:雇主如果沒有依規定訂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或是建立申訴管道、安全防護措施等防治職場霸凌機制。依據「職業安全衛生法」第43條【註7】、第45條【註8】的規定,雇主可能會被處以新台幣3萬元至30萬元以下罰鍰!

 

五、遇到職場霸凌如何捍衛自己權益?

相較於職場性騷擾,只要符合「性別平等工作法」或「性騷擾防治法」規定,通常會有較為完整的法律規範與申訴處理機制可依循。然而,針對職場霸凌,受害者則須依實際情況,分別從刑事、民事及勞動相關法規等不同法律途徑尋求救濟與維權。

📖延伸閱讀:

「職場性騷擾法律風險與防治攻略|雇主、員工如何合法自保?」

 

(一)刑事責任:

當職場霸凌行為發生時,不論加害者是雇主、主管或同事,都有可能依其具體行為觸犯刑事法律責任。根據霸凌情境的不同,可能涉及傷害罪、公然侮辱罪、恐嚇罪、誹謗罪或強制罪等罪名,須視個案實際情況加以判斷。

📖延伸閱讀:

「公然侮辱罪全解析!網路罵人=犯法?刑責、案例、求償一次搞懂」

「🚨 網路發言要小心!最新誹謗罪完整解析:刑罰、案例、求償一次看懂!」

【傷害罪懶人包】傷害罪不是只有打人?精神暴力也可能觸法?律師詳解構成要件與和解賠償重點

【只是嗆聲就違法?以為只是開玩笑?小心觸犯恐嚇罪!成立條件與自保指南一次看懂】

 

(二)民事責任:

職場霸凌行為可能構成侵權行為,加害人須負損害賠償責任。如加害人不是雇主,而是主管或同事,由於霸凌行為是發生在執行職務期間,所以雇主也可能因「僱用人責任」而須負連帶賠償責任,受害者可依法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。

此外,雇主對受僱人負有「保障其避免受工作危害」的保護義務。若雇主明知或可得而知工作場所存在霸凌風險,卻未採取適當預防措施,導致受僱人之生命、身體或健康受到損害,雇主亦將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。

 

(三)勞動相關法規保障:

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雇主有義務預防勞工發生職業災害,並應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提供必要的安全衛生措施。相關規範可見於「勞動基準法」、「職業安全衛生法」及「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」等勞動法規。因此,若雇主未履行上述義務,勞工遭遇職場霸凌時,可向主管機關或勞檢機構提出申訴,透過政府機關介入調查與處理,以確保勞工享有安全、無霸凌的工作環境,保障基本勞動權益。

🚨律師提醒:由於職場霸凌涉及多項法律規範與責任判斷,建議盡早諮詢專業律師,釐清自身權益並採取適當行動,以確保獲得充分的法律保障。

 

六、職場霸凌蒐證及保全:

當面對職場霸凌時,許多受害者常因難以舉證而無法有效維護自身權益。由於霸凌行為往往具隱蔽性、持續性,甚至發生在無第三者在場的情境中,因此及早蒐集證據並妥善保全,是後續申訴、提告或求償的重要關鍵。以下為職場霸凌蒐證及保全的重點事項:

  • 記錄霸凌行為:將發生時間、地點、行為內容詳實記錄。
  • 保存相關資料:如簡訊、Email、對話紀錄、錄音、錄影等,都可能成為日後舉證的關鍵。
  • 證人協助:若有其他同仁知情,可請求其佐證霸凌事實。

 

七、常見問題 Q&A:

 

Q1:什麼行為算是職場霸凌?

A1:職場霸凌包括言語羞辱、排擠孤立、誇大錯誤、不公平對待、過度監控、故意刁難、貶抑或威脅等行為,通常具備持續性、系統性,並造成心理壓力或工作困難。

 

Q2:職場霸凌和一般的職場衝突有什麼不同?

A2:一般衝突多屬偶發性、互動式的爭執,但職場霸凌則具有持續性、權力不對等、單方面加害等特徵,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與工作表現造成實質損害。

 

Q3:遇到職場霸凌該怎麼蒐證?

A3:可透過:

  • 詳實紀錄霸凌事件(時間、地點、內容)
  • 保存對話紀錄、簡訊、Email、錄音或錄影
  • 尋求同事作證
    證據越明確,越有助於申訴與法律求償。

 

Q4:雇主不處理職場霸凌,我可以申訴嗎?

A4:可以。若雇主未落實職場防治措施,勞工可向主管機關檢舉,雇主因此可能面臨行政責任!

 

Q5:加害人不是雇主,還能告雇主嗎?

A5:若霸凌發生於職務執行中,即使加害人是主管或同事,雇主也可能因「僱用人責任」被連帶求償。此外,雇主有義務保障安全工作環境,若未善盡管理責任,也須承擔民事責任。

 

Q6:職場霸凌可以提告嗎?

A6:可以!如情節涉及刑法(如傷害、侮辱、恐嚇等),可報警或向地檢署提告;亦可提出民事訴訟要求損害賠償。

 

Q7:可以只透過申訴就解決霸凌問題嗎?

A7:不一定。若公司處理不當或態度消極,建議同時保留法律途徑,並尋求律師協助,強化自身保障。

 

Q8:遇到職場霸凌該找誰協助?

A8:可以透過以下管道尋求協助:

  • 尋求律師提供法律意見
  • 向人資或主管申訴
  • 向勞工主管機關(如地方勞工局)檢舉
    也可尋求心理諮商資源,照顧身心健康。

 

八、結語: 

職場霸凌不只是人際關係的衝突,更可能涉及刑事、民事與勞動法規的法律問題。無論是冷暴力、言語羞辱,還是過度監控與不公平對待,這些行為都不該被合理化或忽視。

身為勞工,我們有權在一個安全、尊重、無霸凌的工作環境中發揮專業與價值。當您察覺職場中出現不當對待,請勇敢蒐證、善用申訴管道,必要時尋求法律協助,不再默默承受。雇主也應落實防治機制,主動營造正向職場文化,保障每位員工的身心健康與工作權益!

 

★延伸閱讀:

  免費法律諮詢怎麼找?心安國際法律事務所為您提供安心的法律諮詢服務!

【收養小孩流程完整解析】|收養條件、法院聲請與登記辦理全指南!

【最新!】拋棄繼承怎麼做?流程、文件、期限與注意事項一次搞懂!

【傳票是什麼】收到法院或地檢署傳票怎麼辦?種類、流程一次看懂

「夫妻財產分配全攻略|夫妻財產制怎麼選?離婚時財產怎麼分一次看懂」

  偵查庭流程全解析|律師陪偵有必要嗎?常見Q&A一次搞懂!

「都跟你說了放手—離婚有這三種方式,離婚律師教你怎麼選!」

「背信罪是什麼?定義、要件與實務案例解析」

【最新整理!!毀損罪懶人包】什麼是毀損罪?構成要件、刑責與民事求償一次看懂!

「職場性騷擾法律風險與防治攻略|雇主、員工如何合法自保?」

「投資詐騙陷阱揭秘!如何防範詐騙並追回被騙款項?」

【收到警局通知書怎麼辦?】警詢筆錄是什麼?要出席嗎?律師教你正確應對!

「警示帳戶是什麼?帳戶遭凍結怎麼辦?解除警示帳戶懶人包!」

「公然侮辱罪全解析!網路罵人=犯法?刑責、案例、求償一次搞懂」

「🚨 網路發言要小心!最新誹謗罪完整解析:刑罰、案例、求償一次看懂!」

【只是嗆聲就違法?以為只是開玩笑?小心觸犯恐嚇罪!成立條件與自保指南一次看懂】

【傷害罪懶人包】傷害罪不是只有打人?精神暴力也可能觸法?律師詳解構成要件與和解賠償重點

 

 

『🚀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幫助,也可以分享給親朋好友喔!

🎯遇到霸凌或是職場霸凌的情況,但不確定怎麼做? 立即免費法律諮詢→ 點擊📩官方LINE或立即1分鐘填表 → 預約專業律師免費解答!』

 

🔎 想了解更多法律知識嗎?📚 快到「心安國際法律事務所」官網【法律小知識】閱讀完整文章!獲取更多專業法律資訊,讓我們一起強化法律意識,守護自身權利!

 

 

【註1】全國法規資料庫-校園霸凌防治準則第4條第4款。

【註2】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113 年度易字第 170 號刑事判決。

【註3】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113 年度勞訴字第 18 號民事判決。

【註4】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-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(第四版)。

【註5】全國法規資料庫-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。

【註6】全國法規資料庫-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-3條第1項。

【註7】全國法規資料庫-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3條。

【註8】全國法規資料庫-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5條。

上一則
「職場性騷擾法律風險與防治攻略|雇主、員工如何合法自保?」
下一則
【免費法律諮詢怎麼找?】心安國際法律事務所教您快速預約+常見問題一次解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