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賠償怎麼算?法院怎麼判?6大情況+實務判例+計算重點全整理!

當您因車禍、名譽受損或感情背叛而遭到極大痛苦時,是否曾經想過要求對方「精神賠償」?但是精神慰撫金到底怎麼算?法官真的有能夠計算的「精神賠償公式」嗎?本篇文章由本律師事務所,為您揭露賠償關鍵!並整理常見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實務判例,幫助您釐清迷思,維護您的法律權益!
💡本律師事務所每週二下午2點至5點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,每位民眾限預約一次。
點擊下方文章,瞭解詳細預約流程與諮詢範圍👇
【免費法律諮詢怎麼找?】心安國際法律事務所教您快速預約+常見問題一次解答!
一、精神賠償是什麼?法律如何定義「精神慰撫金」?
在了解「精神賠償」的正確定義之前,我們要先知道大家口中常說的「要求精神賠償」到底是依據哪一條法律?
依據我國民法第195條的規定,只要您身體、健康、自由及其他人格權受到侵害,如:被毆打、誹謗、侵害隱私、性騷擾等,就可以向加害人請求精神賠償,也是俗稱的「精神慰撫金」
🚨律師小補充: 「精神慰撫金」與「精神撫慰金」到底有什麼差異?其實兩者都是在指「非財產上損害賠償」這件事,所以不管您用哪個詞語概念和律師溝通,律師都會明白您的想法喔! |
(一)精神慰撫金(精神賠償)定義:
在法律上,所謂的「精神賠償」、「精神慰撫金」其實是針對「非財產上的損害」進行賠償。立法者考量到有些損害,雖然沒有造成實際的金錢損失,但卻造成當事人極大的精神創傷與痛苦,因此即便沒有造成實際財產損失,也可以請求相當的金錢賠償,並明定於民法第195條:
民法第195條: I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、健康、名譽、自由、信用、隱私、貞操,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,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,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。其名譽被侵害者,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。 II前項請求權,不得讓與或繼承。但以金額賠償之請求權已依契約承諾,或已起訴者,不在此限。 III前二項規定,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、母、子、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,準用之。 |
(二)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的常見6種情況:
了解完精神賠償、精神慰撫金的定義後,接下來要帶您了解什麼情況下可以請求精神慰撫金?以下是本文幫您整理的常見6種在實務上常見的精神賠償情況:
1.車禍事件:
在交通事故中,不僅會發生財物損害(如:汽、機車等財產毀損),也可能導致身體受傷或死亡。此時肇事者除了需要對被害人財產為賠償外,受害人也可以依法向肇事者請求車禍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
🚨律師小補充: 如果被害人因為車禍死亡,被害人的父、母、子、女及配偶,可以依照民法第194條【註2】,向肇事者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另外,依據「法院依民法第194條酌定非財產上損害賠償金額之分析報告」【註3】指出,車禍致死的精神賠償金額平均約為88.5萬元,可作為車禍精神賠償的參考基準。 |
💡延伸閱讀:
2.妨害名譽事件:
隨著網路發言日益普遍,誹謗、造謠、謾罵、公然侮辱等言語攻擊情況越來越常見。如果行為人做了這些行為,除了會背負刑法上的罪名外,被害人也可以透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直接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,向行為人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
例如: 行為人在社群平台上公開造謠、辱罵被害人,被害人可以向行為人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 |
💡延伸閱讀:
「公然侮辱罪全解析!網路罵人=犯法?刑責、案例、求償一次搞懂」
「🚨 網路發言要小心!最新誹謗罪完整解析:刑罰、案例、求償一次看懂!」
3.傷害事件:
在傷害事件中,行為人除了對被害人的財產上損害(如醫療費用等)需要負起賠償責任外,還必須負起刑法傷害等罪名,此外被害人也可以向行為人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
例如: 行為人毆傷被害人,致被害人臉部受傷無工作長達1個月,行為人除了需要賠償被害人醫療費用、不能工作1個月的損失及其他因毆打所造成的必要花費外,還可能需要面對傷害罪的刑事責任,及被害人的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 |
💡延伸閱讀:
【傷害罪懶人包】傷害罪不是只有打人?精神暴力也可能觸法?律師詳解構成要件與和解賠償重點
4.侵害其他人格法益事件:
如果有發生侵害其他人格法益的情況,於情節重大時,被害人也可以向行為人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
例如: 📚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1 年度訴字第 1449 號民事判決【註4】: 法院認為行為人經常發出噪音,侵害到被害人的居住安寧,而判決行為人需要賠償被害人精神慰撫金。 |
5.侵害配偶權事件:
當婚姻中出現第三者(俗稱:小三、小王),導致配偶權受損,被害人可以依法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,且不只第三者需要賠償,連婚姻中出軌的一方也需要共同負責!
🚨律師小補充: 根據實務經驗,侵害配偶權的精神賠償金額約10萬至40萬元不等,法院會依照個案情節不同,而作出合理的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金額! |
💡延伸閱讀:
「侵害配偶權訴訟懶人包!證據蒐集、賠償金額、提告對象一次解析(一)」
「侵害配偶權訴訟懶人包!證據蒐集、賠償金額、提告對象一次解析(二)」
6.婚約解除或離婚事件:
感情破裂如果符合一定條件,也能夠依法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!
情況: | 法律依據: |
訂婚後無故毀約或解除契約。 |
民法第977條【註5】。 民法第979條【註6】。 |
結婚後因重大事由撤銷婚姻。 |
民法第999條【註7】。 |
因判決離婚,無過失的一方受有損害。 |
民法第1056條。【註8】。 |
💡延伸閱讀:
(三)小結:請求精神賠償前,建議先諮詢律師!
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有時可能自己感覺受傷很深,而請求較高額的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,但不一定符合法院所認定的賠償金額。如果您對於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如:精神賠償多少合理?精神賠償怎麼算?車禍精神賠償多少合理?等有所疑問,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,才能保障自身權益不被忽視!
二、精神賠償怎麼算?法官有精神賠償公式嗎?
許多人對「精神賠償金額」感到疑惑,為什麼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這麼估算?真的沒有一套計算公式嗎?以下是本文帶您釐清的幾個觀念!
(一)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沒有統一公式嗎?
不同於一般財產損害,可以用收據、修繕費用等實報實銷,精神上的痛苦並無法用精準的數字加以量化,因此法院目前並沒有「精神賠償公式」或是「精神慰撫金計算明細表」可以直接套用或供民眾參考!不過,法院在精神慰撫金的判定上,會根據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2004號判決【註9】,所提出的審酌標準進行綜合判斷:
1.雙方的社經地位、收入、職業、年齡等。
2.案件本身的情節輕重與影響程度等。
3.被害人所遭受到的精神痛苦等。
(二)有人說精神賠償有平均金額可以參考,可信嗎?
網路上有時會整理過往判決的平均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金額(如:車禍致死其家屬獲賠精神賠償88.5萬元,或是元配因侵害配偶權獲賠精神賠償30萬元),這些只能當作參考,但絕不保證!!
🚨律師提醒: 即使您與他人的遭遇雷同,也不代表法官會做出一樣的判決,因為影響精神賠償金額的變因太多,因此並非相同情況的案件,最終獲得的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金額一定相同! |
(三)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的主張常見誤解與注意事項:
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金額雖然沒有計算公式,但以下兩點是提告時經常被忽略的重點:
1.法官會參考您提出的金額,但不是漫天開價!
許多被害人以為金額喊越高越有利,但這絕非中樂透!實際上如果您所提的金額與實際狀況不符,法官反而會大幅減少您所提的金額或是不採納您的意見!
2.精神診斷書不是保證獲得賠償的通行證!
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有精神科所開立的診斷證明書,就一定能獲得賠償。實際上,診斷證明書只是法官判斷參考的依據之一,絕非唯一的依據!建議您可以搭配其他的客觀證據,提供給法官作為判賠金額的參考。
(四)小結:精神賠償金額不是喊價遊戲,專業諮詢更重要!
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金額的計算牽涉到專業的法律判斷、事證提出與法官心證,並非如財產損害那樣容易量化。建議您諮詢專業律師,協助您評估合理的金額與舉證策略!
三、精神賠償範例(案例):
以下是本文與您分享的幾個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範例(案例):
1.案例:
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4 年度訴字第 44 號民事判決【註10】:
行為人在離婚後,在臉書上故意誹謗受害人,並指受害人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對其家暴,並讓任何第三人可以瀏覽。法院最後判行為人需賠償受害人15萬元的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
2.案例:
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4 年度訴字第 667 號民事判決【註11】:
行為人以美工刀割劃被害人的臉部、頸部等身體部位,導致被害人不僅需每日忍受傷口清創、撕裂拉扯的痛苦,並留下神經損傷的後遺症,且影響原有咀嚼及持握功能。法院最後判行為人須賠償受害人50萬元的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。
四、常見問題 Q&A:
Q1:什麼是精神賠償?和精神慰撫金一樣嗎?
A:精神賠償就是精神慰撫金,是針對非財產損害的補償,例如名譽受損、身心創傷等。兩者實際上是同一種權利主張,名稱不同但意思相同。
Q2:精神賠償怎麼計算?有公式可以參考嗎?
A:精神賠償沒有統一的計算公式。法院會依據當事人身分、案件情節、損害程度等因素綜合判定,並非金額喊越高越有利。建議提出合理的請求金額並提供具體證據。
Q3:車禍可以請求精神賠償嗎?
A:可以!如果車禍導致受傷或死亡,依法可向肇事者請求精神慰撫金。依統計,車禍致死案件精神賠償平均約88.5萬元,但實際金額仍依個案判定。
Q4:被人毀謗、侮辱,可以求償精神慰撫金嗎?
A:可以!若對方言語或行為侵害您的名譽,例如公開造謠、網路謾罵,可能構成誹謗罪或公然侮辱罪,您可透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害(精神慰撫金)。
Q5:有精神科診斷書就一定會獲得精神賠償嗎?
A:不一定!診斷書是法官參考的證據之一,並非保證獲賠的條件。建議搭配其他客觀證據加強舉證力道。
五、結語:
當您因他人的不法行為而身心受創,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就是法律給予的一項重要保障。雖然精神損害難以量化,也沒有絕對的「精神賠償公式」,但透過實務經驗與法官判斷標準,我們仍能建立起一套邏輯清楚、依據充分的求償策略。
不論是車禍、誹謗、傷害、配偶外遇,或是感情破裂等,導致的精神打擊,若您身權益受到侵害,切勿輕忽,更不要獨自承擔,盡快尋求專業律師協助維護您的權益!
★延伸閱讀:
【免費法律諮詢怎麼找?】心安國際法律事務所教您快速預約+常見問題一次解答!
【收養小孩流程完整解析】|收養條件、法院聲請與登記辦理全指南!
【最新!】拋棄繼承怎麼做?流程、文件、期限與注意事項一次搞懂!
【傳票是什麼】收到法院或地檢署傳票怎麼辦?種類、流程一次看懂
「夫妻財產分配全攻略|夫妻財產制怎麼選?離婚時財產怎麼分一次看懂」
【最新整理!!毀損罪懶人包】什麼是毀損罪?構成要件、刑責與民事求償一次看懂!
🚨【職場霸凌怎麼辦?】從霸凌定義、申訴管道到法律求償,自保蒐證全攻略!
【收到警局通知書怎麼辦?】警詢筆錄是什麼?要出席嗎?律師教你正確應對!
『🚀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很有幫助,也可以分享給親朋好友喔!
🎯遇到需要請求精神賠償(精神慰撫金)的情況,但不確定怎麼做? 📝立即預約免費法律諮詢!一鍵預約諮詢→ 點擊📩官方LINE或立即1分鐘填表 → 預約專業律師免費解答!』
🔎 想了解更多法律知識嗎?📚 快到「心安國際法律事務所」官網【法律小知識】閱讀完整文章!獲取更多專業法律資訊,讓我們一起強化法律意識,守護自身權利!
【註1】:全國法規資料庫-民法第195條。
【註2】:全國法規資料庫-民法第194條。
【註3】:法院依民法第194條酌定非財產上損害賠償金額之分析報告。
【註4】: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1 年度訴字第 1449 號民事判決。
【註5】:全國法規資料庫-民法第977條。
【註6】:全國法規資料庫-民法第979條。
【註7】:全國法規資料庫-民法第999條。
【註8】:全國法規資料庫-民法第1056條。